19级师大 教育科研方法(本)
《教育科研方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判断题
三、简答题 1.答: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和总结。 (6)评价阶段。 2.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课题选题的价值。 (2)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5)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3.答:课题研究设计的一般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2)确定研究方法。 (3)制定研究计划。 4.答:教育观察实施程序中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观察目的,拟定观察计划。 (3)编制观察提纲。 5.答: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 (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3)有客观翔实的观察记录。 四、分析论述题 1. (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 ① 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 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的概况。 ③ 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2)研究设想 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 2. (1)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 ①结构式观察有明确的观察项目,也有具体的记录表格,观察时能方便的记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观察后的分析也可以量化,并且还可以对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前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但结构式观察所得的有关教师与学生的资料比较有限,且不能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灵活变通,因此,缺乏弹性。并且观察起来也比较费事。 ②非参与性观察所得的有关教师与学生的资料具有客观性,但却只看到教师与学生行为及活动的外貌,难以深入了解其行为的动机与活动的原因,而且由于教师及学生的戒心和防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许多隐秘的行为与活动无法观察到,所得到的观察资料也可能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表面的甚至是偶然的行为表现,缺乏深度的了解。 ③时间取样观察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能够确定行为发生的频率,使所得资料易于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但这种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把大的行为分解为小的成分,仅集中于特定的行为,忽略教师与学生行为的起因等线索,因此时间取样法还不易于确定行为之间的联系,易割裂行为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研究设想: 以上三种观察类型有各自的基本特性、使用条件和各自的局限性,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由于教育现象、内外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常常需要进行综合观察,因此在观察中应将三种观察方法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观察资料。
3.(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 (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上一篇: 19级师大 教育心理学(本)
下一篇: 19级师大 班级管理理论(本)
|